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贵州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集群效应融出产业新生态

2023-12-21 21:443400

 

——我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集群效应融出产业新生态


  “上午刚刚接待了客户,敲定产品交付时间。1月份收到800万元订单,比去年翻了一番。”近段时间,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盛富十分忙碌,“今年刚开年,公司订单接连不断。”


  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是通过招商引资纳入航空产业链和生态圈中的企业之一。


  依托“三线建设”布局,贵州逐渐培育聚集起100多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铸就了集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身结构件、机载系统、地面服务等生产配套能力为一体、较为完整的航空配套产业链,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工信部1月公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贵阳市白云区航空发动机装备制造业集群、遵义市汇川区精密零部件产业集群位列其中。


  打造一流航天高端制造业


  前不久,国内首台采用制动原理产生动态扭矩激励的专业计量设备,在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经过两年多的研制,该装置实现了最初的设计目标,可为动态扭矩传感器提供准确的动态扭矩参数计量。


  “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进行产品的动态性能测试时,都会用到动态扭矩传感器。想知道传感器的扭矩量值传递是否准确,就需要用到这一装置,它基于制动原理产生动态扭矩,使用的零部件更为成熟。此前,国内并无制动式正弦法动态扭矩校准装置,这次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金冉说。


  航天电器的突破不是个例,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贵州在航天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项目上都获得了较大进步。去年底,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首件制造宣布完工,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


  “这次成功研发将助力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该公司总经理葛阳说,企业将立足于国产化新材料研究,广泛参与国际大科学合作,陆续制造出国产化替代产品。


  在贵州,类似手握“绝活”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制造的航天装备产品在航空航天用热电池、伺服控制系统、微型电磁继电器等30余个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产业链供应链耦合共生


  “‘一体化电液伺服机构技术’‘高动态高功质比电动伺服机构技术’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新型一体化高比功率液压泵、基于异构多核的综合信息处理器、高集成微型伺服机构等主导产品,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实现‘补短板’,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2月10日,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罗天向记者介绍企业的研发成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同类
从“飞龙1号”到C919,逐梦蓝天的梦想启航 | 民用飞机制造业发展回顾
原创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1951年,中央军委民航局在龙华机场修理队的基础上,在上海建立了飞机修理工厂,逐梦蓝天的梦想

0评论2023-12-21317

航空工业发布2023航空工业明星装备
2023年,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备受瞩目。它们保护祖国神圣领空,绽放世界,传递和平。它们亮相天津、惊艳长春。它们驰骋战训一线、收获无限殊荣。

0评论2023-12-21296

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系列成果首次赴港展示引发热烈反响
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民航处、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及中国商飞等单位在香港举办了包括2023亚太地区创新科技及能力提升展览会在内的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系列成果,引发了热烈反响。12月12日,国

0评论2023-12-21319

2023第三届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展论坛圆满落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n
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指导,上海士研管理咨询为主办单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航空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为协办单位,并由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四川省航空宇航学

0评论2023-12-21315

我来说两句
抢沙发
 
已经到底线啦